查看: 127|回复: 0

外交突围:中国需要重新评估的大国关系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1 15: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美关系当然是对中国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交关系,但在我看来其实着眼于未来,也许一些其他的外交关系会更加重要。



特别是在当下,中美关系已经严重恶化之后,其实中国的外交环境也在迅速变化,不要认为中美关系恶化的损失局限于安全形势与经济发展前景这些方面。
在外交方面的影响其实也是很大的,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往往被注意到的是对美国的那部分损失,而对中国而言的这部分损失则被忽视了。
过去中美关系的合作性,美国对华温和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以及中国在外交层面上,对美国主导秩序下美国的国际治理的许多配合。
比如说当年911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和俄罗斯其实都对美国的阿富汗战争进行了配合,而这种外交上的互相支持也是双向的。
比如说中美虽然在东亚地区存在一些地缘政治上的矛盾,但在东亚地区之外的地方,应该说过去的合作是远远多于矛盾的。
而在如今中美关系已经实质性进入“新冷战”,至少美国是将中国作为这样一个对手的情况下,中国的外交成本变得更高了,因为中美之间如今在东亚地区以外的更广阔的世界,合作性也在减小,对抗性正在变得更强。
这就意味着,以往那个中国对外交流仅仅只要摆平美国这边就没什么大麻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很多麻烦事情,中国是要靠自己解决的。
而如果完全不考虑中美未来可能还会存在的那么一些微弱的外交合作性,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面对的外交环境,威胁还是不少的,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正迅速变地重要起来。
在我看来,中国面对的除开中美关系以外的“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印关系与中俄关系,这两者比较的话,短期来讲中俄关系更重要,但长期来看中印关系更重要。


俄罗斯与印度相比,虽然暂时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毕竟他们是常任理事国,而且拥有规模庞大的核武库,但问题在于在其他层面上俄罗斯的力量太过弱小。
今天俄罗斯的经济体量是大是小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的经济体系是高度封闭的,俄罗斯并没有任何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影响外部世界的能力。
而他们的常规军事力量,正如在俄乌战场上表现的那样,是并不足以满足一个军事大国的对外威慑需求的,印度可能不比俄罗斯好多少。
但过去数次印巴战争中,印军至少做到了确保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周边国家轻而易举将其摧毁的能力,在军事威慑能力方面,俄罗斯并不见得比印度强多少。

并且印度的经济体量,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他们的人口、市场规模,都不是俄罗斯能比的,所以这是从客观国情来讲,我认为未来长期看中印关系比中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
而从主观上看,中印关系就更重要了,因为印度是存在对中国严重矛盾基础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将分裂中国领土(西藏)以此作为战略缓冲区的国家。
比如说当年西藏平叛,背后其实就有印度的影子,时至今日,印度仍然没有放弃这种诉求,他们还庇护着当年领导叛乱的达赖喇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至今日,印度仍然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威胁,只不过这种威胁在长期的温和外交、甚至可以说是“安抚”之后,变得不那么明确和极端了。
特别注意,在我看来其实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的对印外交,几乎可以用“安抚”二字来形容,对于印军数次在没有任何外交通牒的情况下派出部队侵占中国西藏边境地区领土的行为,中国方面的回应是极为克制的。
而中俄关系呢,当然非常重要,但说没那么重要,主要是因为中俄关系预期比较好,至少是可预测性很强的一种外交关系,中俄之间当然也有一些分歧。
比如说俄罗斯一直不希望中国密切参与中亚事务,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那几个集安组织国家所处的中亚地区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后院”。
今天他们对乌克兰开战后战事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才愿意给中吉乌铁路建设开了个红灯。
再比如说,俄罗斯其实从底层上来讲,从经济基础的底层来讲,俄罗斯是一个反全球化国家。
俄罗斯因为没有好的出海口,缺乏良好的外贸路径,所以经济体系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再到今天,他们的经济体系运作都是高度封闭独立化的。
他们也非常希望全世界都这样,因为自己关上门过日子,那经济发展肯定比不上全球化的大市场发展更快,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俄罗斯学者说什么“世界要分势力范围”之类的,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的诉求存在根本上的矛盾。
当然今天中国也试图在经济上影响俄罗斯,也就是通过中俄贸易的方式,将俄罗斯的经济体系与中国经济体系进行一个连接。
本质上中俄远东贸易区的建设就是服务于这个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让俄罗斯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全球化的便利,将已经反全球化几百年的俄罗斯变成全球化的支持者。
但是这方面的成效,实话讲最近几年没什么大动静,今年开工建设的第一条中俄跨境大桥,这个项目其实早在1990年代末期就被提出来过,前些年一度有开工消息,但拖到今年才开通。
拖了很多很多年,所以从很多事件来讲,其实俄罗斯对中俄贸易的积极性,并不是那么高,至少是远远不符合两国在安全方面的合作紧密程度的。
在贸易方面俄罗斯对外合作,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但总的来说他们就是比较排斥贸易合作的一个态度,这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中国呢,毕竟在很多方面其实受到美国的影响也是比较深的,我们习惯于通过经济作为一个外交的桥梁与其他国家开展交往。
今天中国对外的外交关系几乎都是依靠经济关系进行维系的,中美、中澳、中韩、中日、中菲、中英、中德、中法、中意,这些所有的关系中,最重要的联系方式都是经济联系。
而俄罗斯这种比较排斥建立紧密经济关系的做法,其实长久来看,是给中俄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这个问题上中印关系也是一模一样的道理。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和西方的关系走向呢,反而是比较好预测的,因为基本条件、各方的诉求,战略的方向,这些都很清晰。
比如说中欧关系的未来,可以确定的是经济往来一定会更密切,但在政治上,特别是涉及到“和平演变”这个概念下欧盟一定和美国在同一立场,并且无论中欧在经济上绑定多深,他们都会在涉及到“中国”的概念上趋于贬义,嘴上骂几句但挣钱还是会挣。
但一些反美国家,并不见得那么好打交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话,在一定尺度上是正确的,但在一定尺度上也是错的,天下终究没有不散的宴席。
试问,在过去二三十年里,美国极盛的那个时代,美国都没办法控制住的反美国家,美国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个巨大的红利都无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国家,中国能控制住吗?
假如说一个反美国家与中国在某个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个分歧就一定能管控住吗?
回顾历史,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给出的筹码是什么?就是允许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西方市场体系,这个红利无比巨大,共和国今天的经济成就,也是构建在此之上的。
然而这个筹码给出去都没办法实现关系正常化,相当一部分反美国家其实远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比如说伊朗,奥巴马在任时期搞出来个《伊核协议》,然后放松了对伊朗的制裁。

当时中国就提醒过伊朗关于这个协议被美国单方面撕毁的可能性,并建议他们的经济发展继续按照美国可能重新封锁的这个大前提进行考虑,结果当年的伊朗完全没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
可以说是《伊核协议》签署完之后,对中国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然后这几年被特朗普折腾地受不了,伊朗才想着重新回来抱中国的大腿。
这是一个典型案例,就充分说明了中国和一些反美国家之间的关系,那完全就是建立在美国对他们的极端敌意之上的。
这种敌意稍有松动,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也会同步崩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没有急于在国际上承认阿富汗新政府的原因,与反美国家的合作是存在的。
但中国根本的诉求不是反美,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反美国家可以共同对抗美国,但不见得能够与反美国家在其他问题上进行合作,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而俄罗斯在这类国家中属于最倒霉的那一类,美国可以搞一个《伊核协议》,但永远不可能接纳俄罗斯,所以中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呢可以说是非常稳定,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在经济上总体排斥对外合作的一个姿态。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对外关系,也就是中欧关系,这个关系要更复杂一些,包含了中国与德、法、意、英、波兰等国家的关系。

不过我对中欧关系比较乐观,虽然在话语体系上彼此看不对眼,但现代的欧洲人总体来说并不像美国那么“意识形态入脑”,他们还是比较分得清现实利害关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华政策上,特别是话语体系的问题上,欧洲国家一定会站在美国那边,佩洛西访台,他们一定会去,美国谴责中国怎么怎么样,他们也一定会谴责。
在“意识形态”相关的一切问题上,欧洲一定会和美国站在一起“铁板一块”,但在这个问题之外的问题上。
比如说做生意,欧盟和美国一定是路不投机半句多的,只要中国不是很直接地威胁到欧盟的核心利益,或者被美国趁机通过“意识形态”话术绑定欧盟国家,使其上升到欧盟内部团结的问题上,那么中欧经贸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但要提防类似于这次俄乌冲突那种局面,俄乌冲突之后为什么俄欧关系变差了?
因为是否统一制裁俄罗斯,这个问题在欧盟内部,它最终上升到了“团结”的层面,欧盟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维护这个松散国家联盟的团结是他们最大的利益。
所以最后哪怕制裁俄罗斯对自己不利,但终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未来基于中欧关系考虑中国不能触碰的领域。
当然在他们的炒作之下,也许未来台湾问题上中国会触碰到这一点,因为现在美国人炒作台湾问题,在台当局的影响下很多欧洲议员跑去访问,假以时日最终这个问题也会开始牵扯到欧盟的“团结”。
因为以前很多关系的处理与应对过程中,美国的支持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未来这种支持不存在的时候,就只能靠中国自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